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案例展示

Company News案例展示

>

发现细节披露第二个黑匣子有多重要 → 时间: 2024-05-23 18:34:53 |   作者: 案例展示

  东航失事航班搜救有新进展。南都记者发现,央视一手消息显示,3月27日,9时20分许,消防员发现一橙色罐体,经专家确认,是“3·21”东航飞行事故客机第二个黑匣子。

  第2个黑匣子发现点位于撞击点正东偏南5度,距离撞击点40米,距地表深度1.5米。

  据总台前方记者介绍,被找到的第二个黑匣子罐体较为完整。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第二个黑匣子的发现位置与安装在它附近的紧急定位发射仪的发现位置较近。

  南都此前报道,第一部黑匣子于3月23日被发现。23日晚,民航局航安办主任朱涛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该部黑匣子外观破损严重,初步判定为驾驶舱语音记录器,已被送往北京专业机构进行解码。24日,“3·21”东航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通报,第一部黑匣子的数据下载和分析工作正在进行中,暂未能排除存储单元损坏的可能性。

  第二个黑匣子对事故原因认定为何如此重要?民航局事故调查中心主任毛延峰在25日的发布会上介绍,飞机上安装飞行记录器(包括数据记录器FDR和驾驶舱语音记录器CVR)的目的,就为了若发生飞行事故后开展调查工作之用。根据相关规定,民航运输类飞机一定得安装两部飞行记录器。

  公开资料显示,数据记录器(FDR),安装在客舱尾部,在发动机启动时开始记录,发动机停车后停止记录,记录时长25小时左右,记录参数详尽,有约1000个左右,例如高度、速度、航向、俯仰角、滚转角、垂直速度以及机组的操作如驾驶盘杆量、油门等重要参数。

  另一个是驾驶舱话音记录器(CVR),安装在货舱尾部,在飞机通电时开始记录,断电后停止记录。可以记录四个通道声音,分别为机长的通道、副驾驶通道、备用通道、环境声音通道,记录时长大约两到三小时。

  此前,据人民日报报道,中国航空学会《航空知识》主编王亚男表示,在找到飞行数据记录仪的情况下,调查人员或许能较早得出一些初步性结论。如果两个黑匣子都被找到,那么就能较快形成一个初始的事故原因认定。

  资深机长表示,国内外航司普遍的使用ACARS系统(飞机通信、寻址与报告)搜集数据,通过无线电或卫星向地面基站传输数据,发送到飞行数据中心,由运营商发送给订购服务的航司。

  在飞机飞行过程中,发动机性能参数和机载设备故障的数据信息,约以每半小时的频率自动向地面输送,相当于每飞行约450公里向地面发送一次。

  实际上,业内专家早对黑匣子有很多改进的设想,呼声最高的是利用“云”技术,把记录在黑匣子中的数据通过卫星实时传输到地面,也即让黑匣子的数据,在飞机飞行过程中始终向外发射,使地面对飞机的状况一目了然。

  MU5735航班上的两部黑匣子由霍尼韦尔公司生产,其工作人员在3月25日向南都记者证实并表示,随时准备为调查提供支持。

  南都记者查询霍尼韦尔公司官网获悉,该公司正研发新一代“黑匣子”,“所有者、运营商与制造商能随时访问关键的飞机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提高维护和运营洞察力。在发生紧急状况时,调查人员也能快速、便捷地访问飞机上的数据。”

  有研究人员直指,“云匣子”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成本,航司通常不愿主动支付使用这类新技术装备的费用。

  “航空公司正常情况下不会主动采取一定的措施,除非他们被强制要求这么做。”早在2014年7月,研究人员黎时在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主管主办的《大飞机》杂志中刊文提到。

  南都记者发现,对于具体的成本,黎时指出,“动态黑匣子技术主动向地面发射信号,相当于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全程拨打卫星电话,飞机发生意外事故是一个极小概率的事件,为了这一极小概率事件投入高昂的成本,这是需要认真考虑和权衡的。通过卫星实时发送每次航班的所有飞行数据耗资巨大。美国 L-3 通讯公司的一项研究表明,就算成本减半,一家大型航空公司一年就要消耗3亿美元传输所有飞行数据。全世界每天飞行的航班约9.3万架次,实时传输数据的成本实在太高了。”

  资深机长向南都记者表示,现在飞机上已经有很多数据可以实时传回,但从实践看来,空地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还不高,时常有干扰。

  “实时传递和区域、传输信号有关。如果空中遇到信号干扰怎么办?”国内三大航一名在役飞行员也向南都记者表示,“举个例子,就像手机在空中没有流量一个道理,云端传输不稳定。”

  另一方面,在《揭秘737MAX空难》一书中介绍,黑匣子记录的数据多达几百种,全部实时传回的数据量大,目前的带宽还无法实现。

  向南都记者解释,空中环境与地面环境有较大的差别。飞机上任何一个设备变动都要经过审定,黑匣子的改动审定也不会例外。

  “举个例子,有网友建议为了监控飞机货舱着火,安装一个摄像头。但问题就在于摄像头运作时产生热源,在空中会有安全风险隐患,所以这个方案还无法在飞机上实现。”向南都记者介绍。

  南都记者发现,伴随卫星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关于云匣子的专利申请近几年逐渐增多。我国民航监管部门在政策层面上,也予以了大力支持。

  根据民航局2017年7月颁发的《关于印发中国民航航空器追踪监控体系建设实施路线)规划是:“建成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器全球追踪系统。航空公司成立不正常运行追踪监控、确定遇险航空器位置能力,包括运行政策、流程及程序制定、航空器机载设备加改装、地面设施与系统升级、有关人员训练等。”

  上述规划的技术演进示意图显示,除了飞机日常的运行监控,自主遇险追踪及飞行数据获取正是远期目标。



上一篇:【48812】现场图文:南边航空公司空客A380机舱展现 下一篇:刚刚!找到第二个黑匣子!解读空难“真相”需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