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航空装备:动力充沛舵手就位机载设备发展加速 时间: 2024-07-12 08:20:59 |   作者: 新闻动态

  机载设备是飞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典型的机载设备能分为航空电子和航空机电两大类。

  航空电子设备最重要的包含:飞控系统、雷达系统、光电探测系统、座舱显示控制管理系统、机载计算机与网络系统、火力控制与指挥任务系统、悬挂物管理系统、综合数据管理系统、通信系统、电子战系统等,是飞机环境感知、信息处理、信息计算以及操纵控制的保障设备。

  机载设备价值占比高。机载设备作为飞机正常飞行、信息感知及处理、操纵和机动的基础条件,对飞机的综合性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也是飞机发展水平的重要判断标准。随着机载设备技术水平的提升和不断的更新换代,机载设备在飞机上的价值占比也不断的提高,当前价值占比可达30~40%。

  快速迭代升级,一代飞机多代机载系统。飞机作为平台,其功能定位和气动布局一旦确定,会在较长时间内相对固定,不会发生太大变化,因此通常具有较长的寿命周期。

  而机载系统在电子、信息、自动化、机械等技术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推动下,通常会快速的迭代升级,所以会通过对机载设备的更新来对飞机进行升级改造,进而提升飞机的综合性能,形成一代平台配套几代机载设备的情况。

  例如,美国B52轰炸机服役超过半个世纪,机载设备更新换代达五次之多。百度搜索“乐晴智库”,获得更多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军品发展快于民品。我国航空工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在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方面与欧美国家有一定的差距。

  而基于国防建设的需要和重点的投入,军用领域的机载设备发展相对更快,具备了为现役和在研军用固定翼飞机、直升机和各种飞行器提供先进机载系统及设备的能力。

  民用领域除需要满足主机厂的需求外,还需要满足适航认证要求,在民机市场基本被国外品牌垄断的背景下,我国民用机载设备发展相对较慢。

  产业以军工集团下属公司为主。因为军用机载设备发展较快的产业背景,我国机载设备行业也是以军工集团为主体,少量从事机载设备的非公有制企业也主要是参与军品配套。

  航空工业和电科集团是我国机载设备的两大核心供应商,航空工业集团内,中航机电系统有限公司、中航航空电子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以及相关研究所是建设主体;

  电科集团内,14所、38所是机载雷达的重要供应商,中电科航电是航空电子领域生力军,同时,电科集团也提供大量的机载设备元器件配套。

  机电系统(中航机电系统有限公司)全面负责航空工业机电产业的经营和发展,下属公司34家,形成了以液压、燃油、电力、环境控制、武器悬挂发射、空降空投等13个系统为主体,配套齐全,功能完备的航空机电系统科研体系、生产体系及服务保障体系。

  中航航空电子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是航空工业旗下专业化提供航空电子系统配套保障的公司,产品覆盖飞行控制管理系统、雷达系统、光电探测系统、座舱显示控制管理系统、机载计算机与网络系统、惯性导航系统、火力控制与指挥任务系统、综合数据管理系统等,产权所属和受托管理企业及科研院所18家。关注“乐晴智库”,获得更多行业报告。

  除了经营性资产外,航空电子系统公司还托管五大机载航电设备研究所,分别是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雷达所)、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上电所)。

  这五家研究所在各个细致划分领域实力丰沛雄厚,集中了国内相关领域最优秀的人才、技术和资产,引领着国内相关这类的产品的技术发展。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是中国雷达工业的发源地,国家诸多新型、高端雷达装备的始创者,信息化装备研发的先驱者,产品覆盖海陆空天所有的领域,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综合性高科技研发生产基地。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是我国国防高科技电子装备骨干研究所,确立了预警探测、对地观测、信息对抗、测控通信、浮空平台、公共安全、集成电路七大发展领域,是集研究、开发、制造、测试于一体的电子信息高科技、集团型研究所。航空领域,三十八所也是核心的机载雷达供应商,产品应用于空警-500等型号。

  中电科航空电子有限公司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联合10所、20所、41所、54所、28所、14所、32所7家下属单位,与四川省以及成都市共同出资组建,专门从事民用航空电子业务的企业。基本的产品包括机载航空电子、通用飞机/无人机系统、空中交通管理、地面维护服务保障和训练模拟等业务。

  但与世界领先水平相比,我国存在比较大短板:总数量方面,我国共拥有各型军机3036架,不到美国军机总数的1/4;在发展水平方面,以歼击机为例,我国老旧机型占比过大,二代机型歼-7、歼-8占比接近50%,而美国已完成了二代机型的淘汰,建成了以三代为主,四代为辅的现代化机队。

  十九大定位我国军队建设目标为世界一流军队,实战化练兵备战为军队建设方针指明具体方向。

  根据十九大提出的时间节点:即2020年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假设我国军队航空装备的发展水平在本世纪中叶达到与美军相同的规模和水平,并且现役飞机中一半完成更新换代,则我国需要各型军机11891架,对应飞机需求市场规模为25993亿元,按照30%的机载设备价值占比,则机载设备市场规模达到7798亿元。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民航飞机市场之一,并且飞机需求持续保持稳定增长。截至2016年底,我国共有运输飞机2950架,同比增长11.32%。在机队中,干线架。

  当前我们民航飞机市场基本被国外品牌垄断,干线客机方面,波音空客占据几乎全部份额;支线飞机方面,巴西航空、庞巴迪等品牌占据主导,我国仅有少量新舟系列和ARJ-21系列投入运营。在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由高速度转为高质量,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发展国产民用航空装备成为大势所趋。

  随着ARJ-21、新舟系列以及国产大飞机C919的发展突破,我国民机产业高质量发展正在加速。

  尤其是C919,机型定位于占据民航市场大半份额的170座窄体干线中程客机,未来有望成为国内航线市场的主力机型,目前累计订单已达815架,量产后对我国民机产业会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由于民航飞机机载设备的技术标准和适航认证的管理体系不同于军机,当前C919等国产民机的机载设备供应商以合资公司为主。

  中航工业下属相关机载设备研制生产企业与国际机载设备公司柯林斯、霍尼韦尔、派克等建立合作,国产民机的发展有望成为中国机载设备企业快速学习成长的契机。

  市场空间方面,根据中国商飞发布的2017-2036年民用飞机市场预测年报,到2035年我国机队规模将达到8684架,未来二十年,我国预计将交付客机8575架客机,价值约12104亿美元。

  按机载设备占民航客机总价值30%的比例计算,则未来二十年我国民航机载设备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631亿美元,年均市场规模达到182亿美元。

  随着国产民机的成熟并慢慢的变成为国内航空运输市场的主力机型,以及国内机载设备企业在主机发展带动下的快速成长,民航机载设备市场有望成为中国机载设备公司发展的新沃土。

  靠型号发展推动,预先研究不足。当前,我国机载设备发展其实是靠主机型号的发展推动。

  各配套厂根据主机厂的需求,针对具体型号进行产品的设计开发,预先投入和技术储备不足,相较国外相对独立的发展体系、机载设备供应商与主机厂双向支撑的发展模式,我国机载设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自主性还存在一定的滞后。

  产业分散,系统性差。机载设备包括航电和机电两个大类,数十个子系统类,涉及专业面广,产品品种类型多。

  当前我国机载设备配套任务主要由航空工业机电板块和航电板块下属研究所和厂家承担,产业较为分散,机电系统下属公司多达34家,航电板块下属单位多达18家。

  此外,各厂家纵向根据主机厂的需求设计和提供产品,独立完成协作任务,产品垂直度高,发展水平高低不一。

  根据中航机电6月9日公告,航空工业正在筹划机载系统公司的组建方案,涉及对中航机电系统有限公司及中航航空电子系统有限责任公司的整合。

  作为我国机载设备的建设主体,机电系统公司和航电系统公司整合,将有望解决机载设备发展缺乏顶层规划、产业分散、系统综合性差的问题,提升机载系统发展的专业化和自主性。

  作为机载系统专业下机电系统和航电系统的上市平台,中航机电和中航电子发展充分受益:

  一方面,航空装备产业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军机需求释放民机快速突破,整机需求的增长和发展将成为机载设备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另一方面,机载系统公司的后续组建,有望逐步优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整体规划,强化各细分专业和企业之间的协作,从整体上提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质量;最后,作为上市平台,在资产证券化的背景下,中航机电和中航电子有望承接控制股权的人的资产注入,加速上市公司的发展。(国海证券:谭倩)百度搜索“乐晴智库”获得更多行业报告。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航空机载系统:军品增速较高民品国产化进程加快 下一篇:【48812】2023年上海民航作业技能学院航空地上设备修理专业在上海最低选取分数线历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