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动态

航空报国正当时:高考学子报考航空专业是个不错的选择 时间: 2024-05-14 16:30:03 |   作者: 媒体动态

  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了,现正等待考分,随后就要填报志愿。有家长问我,孩子今年高考,考得还可以,想报考航空,怎么样啊?学了航空,将来工作前途如何?还有,该如何选专业,等等。

  我懂父母和考生们的心。作为既当过考生、又当过家长、用一辈子从一业的多重意义上的一个过来人,我愿意负责任地地回答:报航空啊,为啥不呢?学航空,合国家大义,事业有趣,且就业好,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我看来,高考志愿填报,以及专业和未来职业之选,都可以归到三个方面的考虑,或可称三大要素,就是:需要、就业和爱好,排序也如是。时代在变,如今的年轻人有了更多的选择,但大体上,还是这三个要素在起作用。

  我为什么把“就业”摆在“爱好”前面,是出于对现实情况的观察。在当下社会环境成长起来的大部分考生,还谈不上对事业的爱好。他们和他们背后的含辛茹苦的家长们,对就业的关切,来得更多、更真切。我这样说,无不敬,非指摘,而是一种由衷的理解。

  报志愿,选学校,离不开对自己拟选事业的基本认识。这也是一个不能不讲的大道理。在这个意义上,我想说,航空这个事业,既伟大,又有趣,我在六一节科普视频节目里说“顶天立地、利国惠民”,就是对航空特色的一种概括。前者是它的科学意义,上接太空,下连大地;后者是它的社会意义,既承利国之责,又施惠于民。

  以1903年莱特兄弟完成人类首次载人、有动力、可控飞行为标志,航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骄子。以1957年卫星上天和1961年苏联加加林飞上300km近地轨道、用108分钟绕行地球一周为标志,航天可看作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宠儿。

  中国航空元年是1909年,标志是冯如的“飞行者”升空;而线年新中国航空工业诞生;始创的中国航天与航空原为一体,成为单独业态是在1970年,这一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序幕。

  在现时的中国,航天很火,相比较,航空的名气小了不少,人类对于航空的了解不太够,甚至稍有轻慢。但实际上,航空与航天都是不折不扣的高科技事业,都是体现国家意志和综合国力的战略产业。在空间上,航空与航天延绵一体;在技术上,各有各的关键与难点,且呈现空天融合的趋势。在选择报考志愿时,航空与航天也往往连在一起。但我这里,更多地针对我相对熟悉的航空,发点议论。

  中国航空经历71年艰辛历程,冲破积弱积贫的桎梏,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新历史阶段。自1999年5月我驻南使馆惨遭北约轰炸后,迎来发展转机,经历从20世纪末至今的23年,创造出井喷式发展的局面;歼20、运20、直20组成的“20族”和新支线、干线等中国客机,是历史性进步的光荣代表作。

  这个势头仍将延续,不管军机,还是民机,在未来的十数年、数十年以致更长时间里,都有全面而旺盛的市场需求。对于人才的需要也同样全面而旺盛,这是一个大势。拥有良好国家禀赋、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看好的中国航空事业,已经并将继续迎来辉煌,并敞开怀抱,欢迎一切愿意为之献身的莘莘学子。

  建国百年时实现航空强国的目标迫近而清晰。这个大事业与我们人人相关,就在我们身边,可以触摸,可以感受。在这样的时代,在这样的时刻,选择航空,投身实现航空强国的奋斗,使命光荣,正逢其时,前途可期。

  正因如此,尽管我国的就业形势总体严峻,但航空专业的就业情况不错,还可以说相当好。我这里说的可不止是北航(北京)、西工大(西安)、南航(南京)、沈航(沈阳)、昌航(南昌)、郑航(郑州)、民航大学(天津)、民航飞行学院(绵阳)等航空院校学生的分配,还包括一些综合大学,如清华、哈工大、北理工、复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国防科大、浙大、北大、厦大、中国科技大学等先后开设的航空院系,以及近年来发展势头慢慢的变好的航空职业教育学校。

  对于知识性人力资源的多层次需求,决定了航空就业形势的基本面。在航空领域,科学家、工程师、各类工匠等,需求都很迫切。民航领域由于疫情的影响,暂时遇到一些困难,但是疫情过后的恢复性增长几乎是肯定的,飞行员、空乘人员、运行/维修和各类工作人员都有持续需要。在这种形势下,名牌学校、一般学校、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在学成时就业航空的机会尽皆多多。

  航空机构分布在全国众多省市,这也是支持就业的有利条件。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发动机公司和中国商用飞机公司三大国家级公司直属单位近200家,分布在20余个省市、地区,现人员总数超55万,具有强大的人才吸纳能力。这篇短文后面附了一份三大航空集团组成情况介绍,可供参考。

  越来越多的非公有制企业和民间资本进军航空,尤其是航空器与发动机专业化、通用航空器和各式无人机研发制造、通用航空的基本的建设与作业运营等领域,发展迅猛,对于适用人才同样有不小的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总实力持续增强,交通与通信持续改善,因地域差异造成的发展不均衡与生活不便的现象,明显改观。反过来看,由于大城市不断加大的生活上的压力,如购房与交通拥堵等,使得原有的综合优势有所消减。在这种情况下,就业的多地化、多元化渐成趋势,而航空机构的广域分布为学子们未来的就业提供了更多可能的选择。

  近年来,选择到大城市以外工作的航空学子慢慢的变多。在所选择的单位与岗位,自信地踏进职业生涯,获得较好的薪酬与待遇;同时,也乐观地开启新生活,买房置业,建立小家庭,且得以相对方便地照顾家庭,尽赡养之责。一些中小城市的薪酬虽不算高,但在当地全属上乘,且稳定、有保障。

  把事业发展与家庭生活结合起来,统筹考虑毕业去向,这种想法和做法被更多人所接受。在我所接触的年轻人里,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以外就业,且事业有成、生活惬意的比例甚高。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兴趣和爱好。有条件较早接触航空、并已经产生兴趣的同学们,当然会首选航空,但据我观察,这一部分人的比例并不高。而对航空了解不够、甚至完全不了解的,要占到大多数。这部分考生与他们的家长,可以考虑我在上面说到的“需要”与“就业”情况,结合考试成绩和对自身潜质的认识,先做出选择航空大类院校或与航空关联密切的学校/专业的决定,进得门来,再逐步培养兴趣,并最终提升为志向。

  现在部分院校在填报志愿时,要求落到具体专业,这也给考生和家长们带来一些困难。我的观点是,专业有一定的重要性,但专业又不那么重要。这基于两方面的认知,一是如何多侧面地认识航空专业,二是如何正确看待所选专业与未来从事职业的关系。

  航空的专业本色是工科,以工程技术为主,兼有一部分工程科学专业,如力学等,但也有鲜明的应用指向。航空院校的专业又可大致分为,直接的、专门化的航空专业(如飞行器科学与工程等)和通用性较强、但航空需求特色鲜明的专业(如信息与控制等)。还有一种认识专业的视角,就是依研究对象而区分,可分为与产品设计制作直接关联的专业(如设计、材料、工艺等)和不直接关联的专业(如计算机、软件、经济、管理等)。

  专业的出现与设置,是伴随工业革命、专业化生产和大规模社会分工而形成的,都有其合理性。对于即将接受高等教育或专门教育的学子来说,专业当然是重要的,其重要性表现在,专业是科学、技术与工程知识的载体,专业是学习思维和培养能力的平台与工具,同时,专业学习也是发现自身特质、确立职业目标的基础。

  上面介绍的专业属性分析各具特点,对于学生和从业者的要求也不一样。有些专业,对于物理基础与计算能力的要求更高;有些专业,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有些专业,要求理论功底深厚,建树更强的系统思维......等等,不一而足。问题就在于,处在成长过程中的年轻学子们对于自身特质或潜质,尚未达成清晰的认知与判断,对于待选专业也往往只有皮毛样的浅层了解。

  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学校已经或正在推进改革,一个具体的举措是,在招生时,只要求填报“大类”,而不须细到具体专业。如我的母校北航,从2017年开始实施新工科教育,考生在选择航空为志愿时,只要填报大类即可,即“工科试验班类(航空航天类)”。入学后的第一学年,按书院制组织教学,以通识性教育为主,一年级学业结束时,再进行具体专业选择。这时,对专业、对自身,会有较入学时更真切、理智的认识。

  目前还有不少学校,在考生选择和填报志愿时,要求细到专业。这时,应该怎么办呢?这需要考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基于自己的爱好与志趣(如果有的话),从对自身优势、劣势、潜力与局限等的基本认知出发,做出与专业适应性的自我判断,而后填报专业。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对于我在前面谈到的“大势”的认可,也许具有决定性作用,即确定自己做出报考航空专业或关联专业的方向性选择,才是最重要的。

  不管如何选择,有一点是不可忽视的,即专业无优劣高下之分,一旦选定入工科大门、进航空领域,就要从立志做“航空工程师”着眼。工程师是绝大部分工科学生的职业去向,是普罗的但又是神圣的,万不能鄙薄与矮化工程师。

  最后,说说专业和职业的关系。实际上,这样的一个问题不仅困惑考生们,也同样困惑已确定进入航空学校的学子们。今年3月份,在严控疫情的困难时刻,我应邀到北航给冯如书院400名一年级学子,做关于专业与职业关系的面对面主题交流。我罗列了北航的、也是当下大部分航空院校的专业设置,对比介绍了航空工业领域科技体系所涵盖的门类,两者之间的差异甚大,而后者才是确立职业名目与内容的基本依据。

  这说明,专业设置的合理性是相对的,求学期间的专业学习是基础性的,是有局限的。事实上,大部分从业者的职业并不严格地与所学专业对应,不少职业所要求的知识与能力不可能从学校现设的专业里完全学到,而领军人才更需要在实践中慢慢成长,甚至经过长时间的艰苦磨砺。在这个意义上,充满憧憬的年轻人既要志存高远,又不可对自己的未来不切实际、好高骛远。

  上面这些出自关切的几句聊天,希望对于考生和家长,多少能有一点用。如果讲的不对,也请批评指正。

  【说明】这一些状况汇集可能不够新、不够准确,但地域分布、业务内容等基本情况应是可信的,供大家做个参考。

  AVIC是由中央管理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是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于2008年11月6日由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重组整合而成立。下辖100余家成员单位、28家上市公司,员工逾45万人。主要组成如下:

  飞机、直升机主机厂:沈阳飞机公司(战斗机),西安飞机公司(大中型飞机),成都飞机公司(战斗机),洪都飞机公司(南昌,教练机与导弹),陕西飞机公司(汉中,运输机及特种飞机),石家庄航空公司(通用航空器),哈尔滨飞机公司(直升机与民机),昌河直升机公司(景德镇),还有位于贵州的“贵航”公司,承担无人机与教练机主机研制及元部件业务。

  主机设计研究类院所: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战斗机设计研发),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战斗机设计研发),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景德镇),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西安,大中型军民用飞机设计研究),特种飞行器研究所/通飞研究院(荆门、武汉、珠海)。

  机载设备与武器研发生产类院所:雷达与电子设备研究院(无锡),机电系统研究所(南京,机电多专业研发),航空救生研究所(襄樊,生命安全与救生装置),空空导弹研究院(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洛阳,机载火力控制和光电系统),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上海,航电系统及综合技术探讨研究与系统开发),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西安,飞控与惯导技术探讨研究与系统开发),航空计算技术探讨研究所(西安,机载计算机和航空软件研制)。

  试验测试技术类院所:计量技术研究所(北京),飞行试验研究院(西安,试飞技术研究与国家级鉴定试飞),上海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测试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北京长城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测试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

  基础与共性技术类院所:中国航空研究院(北京,基础性、前瞻性航空科学技术研究),制造技术研究院(北京,航空制造技术研究与设备开发),综合技术研究所(北京,标准化与环境试验研究),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北京,情报与系统工程研究),飞机强度研究所(西安、上海,航空器强度研究与验证),空气动力研究院(沈阳、哈尔滨,气动力研究与试验),特种结构研究所(济南,电磁功能结构研究与制造),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能力布局研究与规划设计)。

  设备与零部件生产及维修厂:除上述科研生产一体的诸多机构外,在长春(接插件、维修等)、天津(电机等)、北京(无人驾驶仪、微电机等)、武汉(仪表)、太原(传感器等)、兰州(仪表、设备等)、洛阳/广州(接插件等)、新乡(机载设备)、郑州(外挂装置)、青岛(测量仪等)、雅安(仪表电气)、成都(大气机等)、南京(伞具、辅助动力等)、西安(悬挂装置等)、安顺(泵、阀等)、上海/苏州(照明、显示器等)、深圳(印制电路板等)、汉中(黑匣子、刀量具等)、常州(机械装置)、合肥(个体、雷电防护)等20余个城市,设有几十家专业化生产厂。

  COMAC成立于2008年,是实施国家大型飞机重大专项大型客机项目的主体,也是统筹干线飞机和支线飞机发展、实现我国民机产业化及长远持续发展的主体,承担ARJ21、C919等飞机及衍生产品和相关这类的产品的科研、生产、试验试飞,以及销售及服务、租赁和运营等相关业务。

  COMAC下辖设计研发中心(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总装制造中心(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客户服务中心(上海飞机客户服务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民用飞机试飞中心、基础能力中心(上海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新闻中心(上海《大飞机》杂志社有限公司)、中国商飞四川分公司、中国商飞美国有限公司、商飞资本有限公司、商飞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等成员单位,在美国洛杉矶、法国巴黎设有美国办事处、欧洲办事处等机构,在上海设立有金融服务中心。

  AECC成立于2016年,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军工企业,由国资委、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下辖27家直属企业和事业单位,拥有3家主板上市公司,现有职工8.4万人,负责我国军民用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即有关产品研发制造。

  主要组成机构有:商用发动机公司(上海)、航空材料研究院(北京)、控制管理系统研究所与动力控制公司(无锡、西安、贵阳、北京、长春等地)、黎明公司(沈阳)、黎阳公司与黎阳国际制造(贵阳)、成都发动机公司、西航公司(西安)、南方公司与南方宇航(株洲)、东安公司(哈尔滨)、航空轴承(哈尔滨)、中传变速箱公司(长沙)、长江公司(怀化)、轻型航空动力(南京)、航发科技公司(北京、成都等)、航发动力所(沈阳)、动力机械研究所(株洲)、燃气涡轮研究院(成都、绵阳)、贵州航发研究所(贵阳)、天山重工(常州)、航发维修(太原、吉林)、精密铸造(贵阳、株洲、西安、沈阳)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关于文科女的就业问题的背后-从专业分析开始(7)盘点一下航空类专业 下一篇:【48812】上海工程技能大学:走进春招专业之“飞翔器制作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