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上午10:00,上海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浦东新区、机场集团相关负责的人介绍本市疫情防控有关情况。
据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介绍,11月9日,上海确诊1例新冠肺炎病例,浦东新区祝桥镇营前村被列为中风险地区。截至23日,营前村连续14天内无新增本地确定诊出的病例。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要求,经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研究决定,从24日0时起,将营前村由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
关于营前村确定诊出的病例溯源情况,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孙晓冬介绍,11月9日,上海确诊1例新冠肺炎病例王某某,共排查并管理密切接触者28人、密接的密接190人、一般接触者51名,筛查病例有关人员9617人,上述人员新冠病毒核酸检验测试均为阴性。共采集工作地、居住地等环境样本1428份,经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验测试,结果均为阴性。
经安徽省疾控部门反馈,与王某某相关联的兰某,11月10日在安徽确诊。对有关人员进行筛查,新冠病毒核酸检验测试结果均为阴性。
2例病例发病前14天未接触过新冠肺炎确定诊出的病例、疑似病例、出院的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的人和发热病例,未接触过入境人员、机组人员、高中风险地区人员,排除“人传人”导致感染可能性。
2例病例发病前14天未暴露于进口冷链食品及相关环境,排除经接触冷链食品感染可能性。
2例病例曾于10月30日共同进入并清理过一个自北美地区运返回沪后的航空集装器。该集装器为密闭容器,内有大量避震用泡沫,内部环境潮湿。清理时,2人均未佩戴口罩。如果我们把10月30日作为他们俩共同暴露的时间,那么2例病例的发病时间符合新冠肺炎发病潜伏期。同时,经基因测序,2例病例基因高度同源,与北美流行株高度相似,这就提示感染来源为境外输入。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基因测序,国家和本市权威专家综合分析研判认为:导致2例病例的感染来源可以聚焦在同时共同暴露于境外输入的航空集装器。
据浦东新区副区长李国华介绍,11月22日,浦东新区在追踪排查确定诊出的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时,发现两例新冠肺炎可疑病例。一例为浦东机场UPS上海国际转运中心西区货运站确定诊出的病例吴某某的同事,另一例为浦东机场UPS上海国际转运中心西区货运站确定诊出的病例王某的妻子。经市、区疾控中心对上述2人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验测试,结果均为阳性。经市级专家会诊,结合临床、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核酸检验测试结果,均被诊断为新冠肺炎确定诊出的病例,已转运至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隔离治疗。
市、区有关部门迅速行动,全方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追踪排查有关人员,对有关人员和环境采取对应的防疫措施。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病例1,曹某某,男,49岁,作为确定诊出的病例吴某某的密切接触者,已在集中隔离点实施隔离医学观察,并进行核酸检验测试,检测结果为阳性。病例有明显乏力症状,肺CT显示肺部炎症表现。已即时转运至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隔离治疗。
该病例为UPS联合包裹物流(上海)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沪居住地为浦东新区张江镇顺和路126弄小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除工作场所外,该病例14天内到访过孙桥菜市场宇庆熟食店等场所。目前上述场所已落实封闭管理、终末消毒。
病例2,张某某,女,31岁,作为UPS联合包裹物流(上海)有限公司确定诊出的病例王某的密切接触者,已在集中隔离点实施隔离医学观察,并进行核酸检验测试,检测结果为阳性。病例有咳嗽症状,肺CT显示肺部炎症表现。已即时转运至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隔离治疗。
该病例为日通国际物流(上海)有限公司客服人员,系11月21日确定诊出的病例王某的妻子,在沪居住地为浦东新区祝桥镇新生小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除工作场所外,该病例14天内到访过晨阳路肯德基、高科东路阳光天地购物中心茶百道奶茶店等场所。目前上述场所已落实封闭管理、终末消毒。
11月21日晚发布的确定诊出的病例王某,体温37.9,有咳嗽、白痰症状,肺CT显示肺部炎症表现。已即时转运至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隔离治疗。
该病例为UPS联合包裹物流(上海)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系确诊病例张某某的丈夫,在沪居住地为浦东新区祝桥镇新生小区。除工作场所外,该病例14天内到访过晨阳路肯德基、高科东路阳光天地购物中心茶百道奶茶店等场所。目前上述场所已落实封闭管理、终末消毒。
经排查,截至11月23日8时,已追踪到上述确诊病例曹某某、张某某的密切接触者55人,已全部落实隔离观察措施,完成首次核酸采样,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在昨天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许瑾先生介绍了本市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工作进展情况。本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持续加强进口冷链食品安全管理,抓好冷链食品疫情常态化防控。截至11月22日,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7万人次,检查食品经营单位17.7万余家。
一是加强秋冬季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持续开展对大型水产品批发商业市场(海鲜市场)、冷冻冷藏肉类、水产品生产加工公司、冷库的专项检查,落实“冻品入库前必须消杀、作业人员一定做好防护”的“双必”措施。近期国内多个城市发现进口冷冻牛肉、水产品等食品外包装新冠病毒检验测试阳性的情况,我市开展冷库全面排查,保障冷链食品安全。推进405家冷链食品生产、加工、流通、仓储、运输、餐饮服务等生产经营企业纳入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累计上传肉类、水产品及其他冷链食品等追溯数据300余万条,实现全流程可追溯管理。会同卫健部门对大型农贸市场、超市、冷库等重点场所,开展进口冷链食品采样检测工作。至今共采样检测13万件,新冠病毒核酸检验测试结果均为阴性。
二是围绕“三点一库”,形成进口冷链食品闭环管理。为进一步防范进口冷链食品疫情输入风险,本市按照科学防控、精准防控、人物同防、闭环管理的原则,落实管理要求,于11月16日零时起,启动“中转查验库”,对从上海口岸入关,在本市仓储、生产加工以及销售的高风险进口冷链食品,除已由海关检测和消杀的可以直接放行外,必须统一进入企业中转查验库或公共中转查验库,进行核酸检验测试和外包装消杀,检测结果阴性后,才能放行进入下一环节生产经营单位,环环衔接,全链条管控。
“三点一库”即口岸查验点、港区提货点、市内第一存放点和中转查验库或区域。口岸查验点由上海海关按照布控要求,提升源头管控能力。港区提货点由上港集团负责对未经海关布控消杀的进口冷链食品,告知提货人至中转查验库作核酸检验测试和消杀。第一存放点由冷库企业负责查验货物信息,做好货物的消杀、核算检验测试、出入库记录。中转查验库由各区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委等有关部门派驻工作专班,对中转查验入库货品进行核酸检验测试等,督促落实消杀、人员防护等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目前已筛选出合乎条件的公共中转查验库1家,34家企业冷库被列为首批市内“第一存放点”,实施进口冷链食品中转查验工作。截至11月22日20时,累计到达“第一存放点”736车(箱)。累计已查验622车(箱),采集样本3420件,已出核酸检验测试结果2432件,均为阴性。
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表示,自2020年11月20日以来,本市新增了5例本地病例,后面4个病例都是在此前确定诊出的病例密切接触者排查中发现的。
总体看来,这些病例在入院前出现了发热、乏力、干咳、咽痛、头痛、嗅觉味觉减退等症状,胸部CT检查时均发现有肺部感染灶的存在,核算检验测试阳性,经专家会诊后确定为新冠肺炎确定诊出的病例(普通型),并转入市公卫临床中心的集中救治。
5名患者入院后,我们每天组织多学科的市级专家进行“多对一”会诊,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给予增强免疫力、雾化吸入、对症支持等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措施,并定期复查胸部CT、核酸和抗体等。目前5名患者病情稳定,仍在进一步治疗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