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國務院轉發《關於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建成500個以上通用機場,底子實現地級以上城市擁有通用機場或兼顧通用航空服務的運輸機場,覆蓋農產品主產區、首要林區、50%以上的5A級旅行景區。
《意見》提出,加速通用機場建設,在偏遠地區、地上交通不便的地區以及年旅客吞吐量1000萬人次以上的樞紐運輸機場周邊建設通用機場,改进交通運輸條件。在国际天然文明遺產、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重要體育產業基地等地區建設通用機場,促進空中游覽、航空體育、飛行培訓等發展。
擴大低空空域開放。實現线米以下監視空域和報告空域無縫銜接,簡化飛行審批(備案)程序,明確報批時限要求,便利通用航空器方便機動飛行,解決“上天難”問題。
民航專家林智杰表明,所謂通用航空,是指运用民用航空器從事公共航空運輸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動,包含從事工業、農業、林業、漁業和修建業的作業飛行以及醫療衛生、搶險救災、氣象探測、海洋監測、科學實驗、教育訓練、文明體育等方面的飛行活動。
“西部一些偏遠地區,由於地勢原因會導致制作公路鐵路以及民航機場的本钱十分高,在這種地區發展通用航空能够解決人員和貨物的運輸問題,通航機場的建設本钱要比其他少许多。”一通航領域業內人士向記者表明。
“國家近幾年來已經意識到通用航空業對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因為通用航空不僅是旅行觀光、通勤出行、飛行體驗等能夠發展消費經濟,并且作為一種快捷的交通方法和高效的生產作業东西,對工業、農業等相關行業都將有必定的促進效果。”林智杰認為,雖然通用航空不如高鐵、高速公路等基礎交通對經濟產生那麼巨大的影響。可是作為新興產業,本身發展空間巨大,對經濟發展也將發揮積極效果。
數據顯示,到2015年末,我國擁有通用機場300多個,通航企業281家,從業人員14500多人,通用飛機2186架,飛行作業時間73.5萬小時。這樣的產業規模與美國的20多萬架次通航飛機保有量、年均2000多萬飛行作業小時比较仍存在較大距离。(記者 郝少穎)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脚步堅實“深化國有企業变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养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国际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准则,整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正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撑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生机。”習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生机指明晰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方针、变革办法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生机愈加充分。【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同享發展,民生改进奔小康高質量發展,是同享成為底子意图的發展。習總書記屡次強調,“公民對美好生活的神往便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怎么全力醫治患者解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变革發展效果怎樣更多更公正惠及公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调查中訪民意、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殷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公民意懷。【詳細】